会后座谈! “全英文的招聘广告既不符合职位名称必须使用中文注明的有关规定,也吓倒了一大批毕业生”,日前在由中国汽车人才网www.carjob.com.cn 召集部分汽车业内人士在东方明珠招 聘会后举行的一次茶话会上,主持人提出的饶有兴味的话题引起了在座人士的注意:“能否在语言要求上降低门槛呢?”
语言能力究竟是不是校园招聘中的关键因素?与会的某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经理举出了他所在公司的实例,例如外企中国公司在东半球的白天完成的工作量,晚间就可能交由西半球的美国同事去继续。他试图以此说明的是,生产制造的全球化对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缺少各大分时区域的技术支持,研发领域的协同就可能无法完成:“为了加快全球循环速度,研发人员必须实现无障碍沟通”。
但他同时也认为,对基层技术人员设定过高的语言要求,的确属于一种“浪费”,并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和管理费用的上升”。比如作为财务经理,除会计经理与集团经理沟通时需要用外语沟通外,其他部属就并无必要具备财务专业技能以外的语言技能。
而在一些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外企在实战中发现,最终在中外方蓝领生产制造人员间达成沟通的,居然是某种“技术语言”,而甚至无须翻译!主持人据此顺理成章地提出,是否可由团队中的项目协调人来充当双方当事人的“沟通使者”?
一家法国企业的与会代表发现,几年前公司的法籍人士还是只会法语者居多,但近年来使用英语作为沟通语言的在增多。来自合资汽车品牌长安福特马自达的人士称,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为外企日常邮件、通话所必不可少,学术上的所谓“懂得四五种语言”同把语言技能作为一种“显摆”一样并无意义——“够用”就好!事实上,反过来说外企中的老外学习中文的速度也在加快。
“汽车自主品牌研发目前尚不成气候,而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才!”专程来沪招聘的广汽汽研院副院长黄河感慨道,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已纷纷把人才甄选的渠道从业内争夺拓展到自主培养。“自主品牌汽车研发最吸引人之处,是为汽车研发人员创设了干事业的开发平台”,这位教授级高工发出召唤说。
我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好的模式,能很好的整合中国汽车人才网的资源,让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我们相信,行业细分化使得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度提高,最快,最准确地给求职者和提供信息平台。 |